看必威官网故事,讲必威官网必威官网,尽在必威官网之家网!
嵇康(223年—262年),字叔夜,谯郡嵇山(今涡阳县石公镇)人。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、思想家、音乐家。他早年丧父,家境贫困,但仍厉志勤学,精通文学,玄学、音乐等。因此受到魏宗室赏识,被封为浔阳长,后又升任中散大夫,娶魏文帝异母兄弟穆王曹林女为妻,世称嵇中散,为“竹林七贤”(阮籍、山涛、向秀、刘伶、阮咸、王戎)之一。嵇康崇尚老庄,称“老子、庄周吾之师也”,尤好道家导气养性之说,讲求养生服食之道。[1]嵇康极力反对名教思想,政治上拥护曹魏,不满司马氏集团篡权,声言“非汤武而薄周孔”,遭钟会陷害,为司马昭所杀。
竹林七贤,是魏晋风度的一个缩影,而嵇康走在最前面,是风度中的风度。
近几年国学逐渐地有些发起热来,在这个热流中,由中央电视台《百家讲坛》发出的貌似国学的热浪实在不可太小觑。虽然那些教授们所治所讲的其实谈不上什么国学,但是他们对于推动大众对国学的热爱、从而去阅读去研究,那作用是不能否定的。尽管国学的发荣滋长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背景
音乐是嵇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嵇康明确提出音乐养生的概念。他指出,善于养生的人要经常在山水之间,一边饮着山泉水、晒着太阳,一边弹着琴弦?!洞鹉蜒邸芬仓赋?,窦公没有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,但是寿命很长,难道不是因为经常弹琴调和心情吗?这也是修养精神的一